问题出在哪里?
运动锻炼作为一种健康、积极的生活方式在增强人民体质、提高人体健康水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很多步入中年的人,为了强身健体,坚持每天跑步、功法训练,不坐电梯改爬楼梯,还时不时地爬个山、登个高,结果却会出现膝盖疼痛。这时就疑惑了,怎么锻炼身体还反而出现毛病?
其实,并非所有运动形式都是有益的,中国运动协会数据显示,55% 的运动损伤都在于膝盖,膝盖当之无愧是身体最易受伤的部位。尤其是跑步、爬高等涉及屈膝活动的锻炼都是有损膝关节的。
研究表明,平躺时膝盖的负重几乎是零,站起来和平地走路时负重是体重的2~3倍,上坡或者上楼梯大约是3-4倍,下坡或者下楼梯是6-7倍,跑步大约是4倍,蹲和跪大约是8倍。
膝关节是一个消耗品
膝关节是人体运动的枢纽,由股骨、胫骨和髌骨以及周围软组织和纤维软骨构成,其中以纤维软骨的作用在运动中最重要。人在运动时,就会对关节产生摩擦、挤压、冲击和负载,而关节软骨的作用就是减小摩擦、缓冲冲击、分散压力、吸收震动。
但同时纤维软骨也是一个厚度只有3~5mm,相当于一元钱硬币的“消耗品”,这样的消耗品却要用一辈子,真是太娇贵了。
加速关节损伤的坏习惯
1、突然运动
有个名词,叫“周末勇士”,指那些平时没时间锻炼,超负荷把肌肉拉伤。没有做好运动前的热身。近期,由于疫情后加大训练,致身体损伤送医的新闻层出不穷。这是因为在经过隔离期不够合理的生活作息与饮食习惯后,我们的身体长时间处于“运动停摆”阶段,肌肉的“业务能力”无法跟上大脑中的动力定型,导致容易出现肌肉拉伤、关节扭伤、韧带或软骨损伤等一系列“翻车事故”。
2、过度运动
以机体不能适应的负荷进行的运动。比如网络上的“撸铁达人”、“健身达人”28岁的小张身体不错,每天都在做剧烈运动:周一跑步、周二打羽毛球、周三健身做深蹲、周末还要踢足球,这样持续了三个月后,小张的膝盖“抗议”了,连走路都困难,这就是典型的不当运动带来的伤膝行为。
3、不当运动
跳广场舞、打太极拳:适当锻炼可以防身健术、增强体魄。但里面里面有些下蹲、屈膝的动作长时间做,会对关节产生影响,造成关节磨损,因此不能使关节压力太大也不能不用力。特别是膝关节功能不好的老人,不适合这种运动。
爬山与上下楼梯:爬山时膝关节的负重是身体的3-4倍,负重过大会增加关节软骨间的摩擦力,从而损伤膝关节,比爬山更伤膝盖的是下山,同理更为常见的是上楼梯、下楼梯。因为下坡或者下楼梯时膝关节负重约是体重的6-7倍。如果真的想爬山旅游,中老年人建议使用拐杖或者登山杖辅助行走,可以明显减轻膝关节上的压力。
不当跑步:跑步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可能是所有健身爱好者的必选内容,然而很多人却是在以错误的方式就行锻炼,例如,跑步前不进行热身训练、在较硬的或者具有一定坡度的路面上跑步,错误的跑步姿势等等,这些都会增加关节局部软骨的应力,最终可能造成该区域的损伤。因此,建议在做好相应的热身之后、以正确的姿势在相对较软的路面跑步,这样更有利于减少膝关节的损伤。
4、不运动:很多人担心运动伤膝,那是不是不运动,就不损伤膝盖呢?诚然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。前面提到的运动中很重要的结构——关节软骨。它没有神经支配,没有血液供应,其营养成分必须从关节滑液中获取。当关节软骨受压时,软骨变薄,滑液从软骨中被挤出,而压力消失时,滑液被吸入软骨中,这就如同海绵效应,就在这一挤一吸中实现了对于软骨的营养。因此,关节软骨的营养代谢必须通过关节运动才能实现,所以如果不运动就吸收不了营养,关节软骨细胞就会饿死,关节软骨就会变薄、变硬。
关节不好当如何运动
1、慢走或慢跑:可在相对较软的平坦路面上慢走,同时配上缓冲能力较好的慢跑鞋,进行慢跑前需做好热身运动以及准备好护膝器具。
2、游泳:好处在于关节不承受体重,所受负荷最小,不会对膝关节产生冲击,既能保持关节的活动,又能锻炼肌肉的力量。
3、骑自行车:因为骑车时身体重量大部分压在坐垫上,膝关节受力相对较少,而且骑车时可以保持膝关节的活动度,还可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的力量。
中医护膝秘笈
当出现膝关节轻度损伤时,可以适当进行自我按摩,譬如内外膝眼、梁丘、足三里等。当膝关节出现畏寒,也可以在家适当进行艾灸治疗。
当膝关节出现轻微的损伤时,可以自行在家进行一些保健操:
一拿:从膝盖上段开始,采用拿捏手法,一直到脚踝,做1分钟。自我按摩可让肌肉血液循环更好,3-5分钟即可。
二按:坐在凳子上,小腿和大腿呈90度(直角),膝盖内侧下面有一个凹陷的地方就是内膝眼,内膝眼一只腿有一个穴位,共两个。手指点按该穴位,每次50下,先左后右。
三绷:将股四头肌不断绷紧、放松、绷紧、放松。(绷紧的时候保持5秒钟),连续10-20次。
四勾:勾踝关节,勾的时候所有膝盖、下肢的肌肉都跟着动。